7月22日,中超联赛夏窗正式关闭,《北京青年报》表示:对比去年同窗口期数据,今年夏窗转会交易数量、俱乐部引援支出额度均有明显提升,转会市场有所回温。
该媒体介绍:“德转”的信息显示,至北京时间21日凌晨24点(22日0点),今夏转会窗口期内,涉及中超俱乐部的转会累计有108笔,其中转入转会47笔、转出转会61笔,分别高于去年同窗口期的79笔、37笔、42笔的数据。今年夏窗中超俱乐部转会支出总计约409万欧元、高于去年同期的279万欧元。
此次转会窗口期呈现出一个新特点,那就是除了占据相当比例的永久“自由转会”外,租借类转会的比重不仅依然较大,且有偿租借的交易量较去年有了明显的提升。数据显示,中超俱乐部本次窗口期完成的租借类转会交易累计73笔,约占各类转会总交易数量的7成。其中转入转会为31笔、转出转会42笔。涉及的转会支出额度约49万欧元。这实际也是超过半数中超俱乐部此番斥资引援的原因。不过,也正是因为租借类转会涉及的交易费用不高,对大部分俱乐部而言,都不会构成压力。像有些俱乐部的转会支出额度也就在几万欧元左右,甚至有的球员个人租借价格仅几千欧元。
由于本赛季中超联赛单季外援注册人数限额较往季少了1个,诸旅外援的调整空间相对有限,那些“囤积”在各俱乐部的本土剩余力量,特别是具有国字号球队经历的球员与国字号梯队适龄球员很可能成为本阶段转会市场的“香饽饽”。像张威、唐淼、廖力生、木塔力甫、毕津浩、彭欣力、艾菲尔丁、张弛等拥有国字号球队经历的年轻球员或老将,为了能够在中超赛场上获得出场机会,也都选择改换门庭,他们也成为这个窗口期内转会市场上受欢迎的本土球员。
该媒体最后总结道:相比于“金元足球”时期,如今的中超各俱乐部受大环境,特别是财力影响明显紧缩银根,在引援方面比以往更加小心翼翼,只选对的、决不选贵是各家的共识。当然,随着联赛渐渐回归健康的发展轨道,俱乐部引援理性消费的趋势愈加明显。这其实也是此次转会窗口期,交易活跃度有所提升,但交易额度总体不高的原因所在。